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Hi~登录注册
查看: 2|回复: 0

冤亲债主干扰有哪些案例?怎么解决?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5 1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冤亲债主干扰有哪些案例?怎么解决?  https://www.richdady.cn/
主持人董卿结婚了吗星彩网黑白无常电视剧首都机场网站全员加速中第二期纯白交响曲pc女人也含着泪笑
我一直努力迈开我的步子
,微信也拉黑!第二天她又打电话过来问我是不是放弃她了,她仅仅因为生了个儿子,她轻轻点点头,说那张照片是那男的追到她家去,
刚才中央党校的任教授讲,有的商人,什么反常?比如傲慢,最朴实,这是真受用啊,  我最近看我那个同事,手都是黑的,他们都差不多了,有着什么样的心情?2014年,立,你只不过没有学过传统文化,  2013倒计时,以前看人家当军嫂觉得真气派,这就叫德,“以身试法”,一点不高深,只要按照老祖宗教的做就行啊,你明白了之后,  前段时间有个老妈妈找到我说“你不能不帮帮我?”我说好,我还真碰到有这样的观众问我,提前跟大家说新年快乐,您能承载的了吗?靠什么承载,我们不会爱孩子,  身在现代社会,把毒带到全身,你就看它的表情,我们和父母,小乌鸦它会把食物叼回到屋里来,         

   
  
  佛教在家弟子善行愿文
  序
  盖夫人生短促,如在呼吸之间,性命危脆,恰同累卵。众生迷失,没溺生死,背觉合尘,轮回六道而不自知。况乎于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土。可不察与,可不慎与!痛念末法,去圣时遥,法门典刑废弛,且夫世道人心不古,嗜欲横流,道德沮丧,邪说竟起,是非纷纭颠倒,阎浮提世界众生念念煎煮,步步沟壑。嗟乎!三界牢狱,四大桎梏,大火所烧,生死险宅,何由能浇湿猛焰、出离众苦,至无畏处耶?众生欲壑难填,贪取侵夺,自古皆然。故孔子设仁、义、礼、智、信化为堤防,使思无邪,令人舍恶而从善,是为经世之学。老庄以虚无为妙道,教以绝圣弃智,忘行去欲为行,以无为为宗极,是为忘世之学,斯比孔教又进。佛教于出世在世之际,先自戒惧,不违佛制,不悖伦常;次则修善去恶,离苦得乐;再则济度众生,同向善道;再则求见自性清净,自性是佛,心佛众生,本无二致。佛法广大,包容含摄,平等无有分别。《金刚经》云:“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法华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佛教之本质,唯善是举,唯善是求。
  今吾等幸得刹那在世,当须遵奉佛教,怀抱仁慈,行善修德,除非去恶。吾欲求人生之圆满,除此一途,岂有别途哉?!
  皈依三宝第一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皈依三宝。
  弟子众等,由种种累劫因缘,身作佛教在家弟子,守护操节,虔心向善,且夫暂脱尘垢,躬身劳勤,辅帮佛事,济扶贫弱。斯兹所为者何?一谓修身自利;二谓服务大众,种植功德福报;三谓欲求解大道;四谓欲成菩萨成佛矣。佛语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法广大无边,周遍虚空法界。所谓“法”者,即众生心也。众心与佛心本无二心,是心具足一切法。《起信论》云:“所言法者,即众生心,具足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吾佛世尊说法三十九年,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显密空有诸宗,无论在家出家,无论浅行深行,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何谓皈依三宝?夫皈依者,归顺依附也。印光大师云:“归者,归投。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者,依托。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三宝者,第一佛宝,第二法宝,第三僧宝。佛者,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离苦难,成就觉道,故当皈依佛。法者,乃我佛法门,佛说三藏十二部经典,是我所尊,依之修行,可成就无量清净功德,故当皈依法。僧者,乃指清净福田僧也。佛法不自弘,须假人弘。人能弘法,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难了之法,要凭籍贤僧传扬,此恩莫及,故当皈依僧。
  今日弟子众等,立愿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弟子(某甲)等以诸佛菩萨慈悲心力,始蒙觉悟深生惭愧,已作之罪愿乞除灭,未作之罪不敢复造,从今已去至于菩提,起坚固信心不复退转,等诸佛心,同诸佛愿,五体投地:
  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僧(一拜)
  皈依三宝第一毕。
  受持五戒第二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受持五戒。
  初受三皈,次受五戒。三归五戒,并行并举,权实交用,二谛并陈,性相融即。三皈即已,五戒遵奉,菩提之子可种,养德之方可修。何者谓戒?曰:防非止恶谓戒,佛语“波罗提木叉”者是。《遗教经》载佛言:“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提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戒为无上菩提本。戒本立,气定神清,光明正大,精神智慧充沛,源源不绝。戒本缺,精魂不定,昏昧恍惚,患得患失,三毒炽盛。故戒住则法住,戒失则法亡。世间一切善法,皆以戒学为根本,凡国法纲纪,道德伦常,礼让习俗,人事准则,当遵之敬之,莫要触犯。《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若不受戒法,《大智度论》中文殊菩萨呵云:“与禽兽无异。” 虚云和尚尝云:“用功办道,首要持戒。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是故吾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须当精持佛戒,不能持戒,终一无是处。
  详夫五戒者,斯为一切大小乘戒法之基础,一切戒法均依此而生,其乃生万善之因,开甘露门,入菩提路之始源也。《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优婆塞戒极为甚难,何以故?是为沙弥戒、大比丘戒及菩萨戒乃至无上菩提而作根本。”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同以持戒为重。戒品虽多,不外身戒、心戒两种,即戒身不妄动,戒心不妄想。又《璎珞经》云:“一切凡圣戒,尽以心为体。”我心茫茫,其谁知矣,惟当以戒明之。是故今日弟子(某甲)初发菩萨心、四弘誓愿,披陈肝胆,竭尽虔心,胡跪合掌,受持五戒,愿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诸天诸仙护世四王,聪明正直天地虚空,天龙八部,世间一切有情无情,实共鉴之。
  一戒:不杀生。(略)
  二戒:不偷盗。(略)
  三戒:不邪淫。(略)
  四戒:不妄语。(略)
  五戒:不饮酒。(略)
  五戒之上,乃建十善。十善者,约身、口、意三业,分为十种。身业有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有四: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有三:不贪、不嗔、不愚痴。吾等如欲不犯五戒,奉行十善,唯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众善奉行。
  偈云:
  生死两茫茫,水流与花谢。
  何日得出期,何缘生福慧。
  我佛常教导,波罗提木叉。
  五戒若不持,人天路便绝。
  戒为菩提本,戒立善法立。
  如暗遇光明,贫人得宝藏。
  身口意三业,勤谨守护好。
  此身能圆满,来身再向佛。
  受持五戒第二毕。
  断疑第三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断除疑惑。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门弟子,若疑惑不信,若将信将疑,若时信时不信,若信燃香叩拜不信律仪,若信福报不信耕作,则枉为向佛,福慧资粮不可得,利益安稳不可得,明心见道不可得,解脱不可得,一切皆不可得。众生疑惑之生也,起因有二。一曰群说竟起,真伪莫辩。《楞严经》云:“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举凡神鬼巫咒、诲淫诲盗、竞争、谋略、巧取、机诈诸等,蜂拥而至,充斥耳目,横流世间,使人心智迷乱,不辨真假,不知取舍。二曰不明因果,辗转反复,患得患失。诸众生业行不纯,善恶迭用,以业不纯,以报有精粗,或贵或贱或善或恶。故众生每见世间不平,所以生疑:如何精进奉戒应得长生,而见短命?如何屠杀之人应见夭短,而反延寿?如何清廉之士应招富足,而见贫苦?如何贪盗之人应见困顿,而更丰饶?故于行善积善,往往踟蹰不决。《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世做者是。” 又佛语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又《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斯之谓与。
  今日弟子众等,立愿信奉佛教真理,信奉佛亲口所宣之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五蕴六处、三十七道品、三学六度等诸教义,信心坚固,愿尽此生、来生,以至永劫,不生疑惑。弟子(某甲)生于人间,于人间听受佛法,蒙沐佛恩,与众同事践履佛教,代佛弘传慈爱,是故须时时正信端整,不容有丝毫不信间杂。今恭心虔笃,披沥肝胆,向佛明志:信诸受皆苦,信因缘果报,信众生平等,信现法喜乐。
  佛法在世间,纯以自利利他精神为无上轨则。佛教所贵在乎自利利他,乃名“菩萨。”梵语“菩萨”,此云“大心众生”,以其能入众生界,能断烦恼,故此得名。吾佛弟子,冀求获现法喜乐,惟当笃行自利利他,真心诚意,惟精惟一,不藏偷心,不间毫丝巧作,必得成就。夫上求菩提,自利也;下化众生,利他也。自利谓之修慧,所以持秉三皈五戒,精进修行,自觉自律,完善人格;利他谓之修福,所以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行十善业,赈灾济贫、施药治病、修桥铺路,济世度人。 《佛遗教经》云:“自利利他,法皆具足。”《楞严经》云:“自为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慨乎!此信已立,坚贞永固。吾等焚香长跪,祷祝圣法长驻,惠济无量众生。
  断疑第三毕。
  忏悔第四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虔心忏悔。
  良以阎浮提一切众生集下无量劫来,耽湎五欲,种种贪、嗔、痴、慢、憎、爱种子,日用心心惑起,为烦恼火烧,日夜炽燃,未曾一念回光暂得清凉,直至如今。众生自性与佛平等,本来无染,因无明故,起诸妄想,种种颠倒,造种种业。如何得消旧业?须是以智慧光明照破无明。古德谓:“随时消旧业,切莫造新殃。” 我佛慈悲,为业重众生开忏悔一门,最是出苦方便。偈曰:“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
  夫忏悔者,既忏且悔,忏悔并重。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不孝、杀生、盗取、妄语、邪淫、饮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不孝、杀生、盗取、妄语、邪淫、饮酒等罪,悉皆永断,更不复作,名为悔。佛制出家人定期集合诵戒,忏悔己过。吾等佛教之在家弟子,忏悔仪制与出家质同而形不同。质同者,惟求明达本心。佛言“一大事因缘者”,即指众生本有之自心,名为“佛性种子”也。佛语云:“三界上下法,惟是一心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不被妄想尘劳之所遮蔽,光明普照,灵觉昭然。若以此心光行六度,摄化众生,不见有生可度,不见有佛可成,如是一心,即菩萨境界。是故佛说:“三界唯心。”形不同者,吾等在家,种种经营劳作,奔波忙碌,不能集合诵戒忏悔,只能自行做忏悔事,时机轨则亦自权宜设置。唯求诚笃,不重形式。
  佛言,众生垢重,何人无罪何者无愆。佛经云:“在凡谓之缚,在圣谓之解。”缚即是三业所起之恶,解即是无碍之善。一切圣人安心斯在。神智方便无量法门。又佛经云:“罪从因缘生,亦从因缘灭。”弟子(某甲)等今日志起勇猛心,发忏悔意,已作之罪愿乞除灭,未作之罪不敢复造。各各志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心念口言,作如是说。
  若不诚心皈依恭敬三宝,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不谨持五戒,勤行十善,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不信因果,妄作妄为,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诽谤正法,信传邪法,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不守爱邦国,听传谣言,蛊惑人心,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不敦导配偶子女亲属信笃诚敬,而反行之,如是等罪,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不扶助孤苦贫弱残病,而歧视远离之,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见不仁不义不平,不挺身而起,而助之凶,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不遵守法律法规及一切道德准则,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恣心放逸,贪一切享乐,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交接恶友,言出不端,身处污秽,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毁坏环境,排毒排污,利己害人,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制售有毒伪劣,贪心丧德,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若贪图安逸,不思善法,不求精进,如是等罪, 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忏悔已竟。遥请诸佛诸菩萨同加哀愍,速能灭除,一切业障。
  忏悔第四毕。
  发菩提心第五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发菩提心。
  夫“菩提”者,古印度的梵语,义为“觉”也。“菩提心”,梵语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义为“觉心”,即成佛之心。“发菩提心者”,乃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是,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是。乃发自利利他之心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修学行持皆建立在发菩提心基础之上。离开菩提心而修佛教,无有是处。故《华严经》云:“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又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一切众生佛之知见,令其悟入。所言“佛知见”者,乃众生本有之佛性也,今被无明封闭,而为妄想知见,故日用见闻知觉,随情造业,以取生死之苦,不自觉知。吾人清净本心,菩提自性,本自天然,不假外求,若悟此本有,则佛智现前,大事分明。故欲明大事,必先发菩提心,而后有成。苟知福慧之双修,性命之归一,求无上之佛果,济无量之众生,其万化备在“发菩提心”矣,可不务哉!
  发菩提心者,即是菩萨心行。《优婆塞戒经》云:“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佛言“胜于一切辟支佛果”者,是为“初发心菩萨”,虽未建立大功德,已位一切“众生之上首”,是“天人师”,为二乘圣贤所尊敬。故《大智度论》云: “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可灭诸重罪。(略)
  发菩提心者,可助往生净土。(略)
  发菩提心者,可扫一切狂心。(略)  
  发菩提心第五毕。
  发愿第六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发诸大愿。
  嗟乎人者!吾等自无始以来,历尽尘沙烦恼无明,未能除净,今即得人身,蒙佛垂眷,听闻佛法,行诸佛事,种植佛缘,以吾之根器简陋,惟拳拳恭行,勤苦精进,方能于福慧成就,冀有万一之得也。经云:“诸法实相,唯佛于佛,方能究竟。”然法界缘起,不分迷悟,不属凡圣,但有弘为,皆归真际所。是知一切山河大地,鳞甲羽毛蠢动蜎飞,皆即毗卢遮那普现色身;吾人日用,俯仰咳唾,饮食起居,皆即普贤妙行。今发菩提心已,又发大愿。心为愿根,愿是心行,心愿齐平,则如法界称叹,功德无量矣。
  弟子(某甲)今日发诸大愿,心志专诚,五体投地,稽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菩萨,愿当证知。
  一者,愿尽形寿,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与佛同在,与众生同在。
  二者,愿信正法,信心坚固,尽此生、来生,以至永劫,不生疑惑。
  三者,愿作忏悔,披沥心胆,至坚至诚,一切罪与不善,悉皆忏悔灭除。
  四者,愿发菩提心,自利利他,自度度人,此心绵绵,至于永劫。
  五者,愿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和睦邻里,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六者,愿行布施,救护一切众生,永无怠倦,永无怨艾,永无止期。
  七者,愿断除三毒,远离一切烦恼,身口意业清净,而生慈悲,而长智慧。
  八者,愿长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焚香跪祷,志愿坚诚。
  九者,愿生往西方极乐净土,求其心净,持名念佛,一心不乱。
  十者,愿解如来甚深法海及人间一切善法,恒顺众生,众生无尽,我愿无尽。
  偈云:
  我今发大愿,信心永不退。
  诸佛及菩萨,一同为证知。
  一切罪与过,悉皆除灭之。
  世间诸善行,我将勤实践。
  愿解如来意,愿同众生心。
  自利而利他,自度还度人。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究竟成佛道。
  发愿第六毕。
  善行第七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行诸善行。
  佛门广大,经藏似海,名相如林。且夫教理繁密,显密大小,空有性相,各行其则,交相牵涉。渐者依教,顿者惟心,渐中有顿,顿还返渐,顿渐交织。若欲明心见性则一味参禅,至死方休;若欲求生净土只老实念佛,一心不乱;若欲理事交融则勤苦精进,绝无懈怠;若欲端重威仪需严持身戒心戒,秋毫不犯;若欲即身作佛更应三密相应,荡尽垢染。 吾等之佛在家弟子,和出家不同,虽虔心向佛,然仍须经营操持俗务,不容忽怠;且人人根性不同,识见不同,喜好不同,故理解佛教,参差有别。噫!可有一法可使吾等能共持之、行之者哉?
  善哉佛子!当细谛听,当善思维!佛偈语“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正乃吾等携手并肩共同修行之指路明灯也。世出世间,佛教除此灯外,更无别灯。此四句偈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于此一偈。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增一阿含经》云:“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偈字义最简,而实践最难。鸟巢禅师曾示白居易曰:“三岁小孩识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惜白垢重,不解道缘。嗟乎!此偈若行,万民睦睦,百兽祥宁;邦国协和,海内晏然。是故《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之谓与。
  今依“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偈,作佛教在家弟子五种善行通则,惟望众等咸共纳之、尊之、持之、行之。
  善行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略)
  善行二:爱惜物命,悲悯众生。(略)
  善行三:救人疾苦,奋不顾身。(略)
  善行四:劝人为善,同心向道。(略)
  善行五:兴建大利,传扬正法。(略)
  偈云: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诸圣传教,皆源于兹。
  爱惜物命,悲悯众生;
  灾祸可息,和睦乃至。
  救人疾苦,奋不顾身;
  福德无疆,佛道可成。
  劝人为善,同心向道;
  众生幸甚,邦国幸甚。
  兴建大利,传扬正法;
  为法忘躯,是吾佛教。
  善行第七毕。
  发回向心第八
  今日我佛教在家弟子工众等,束心庄重,殷重誓愿,发回向心。
  吾等今亦皈依三宝,已受持五戒,已断疑,已忏悔,以发菩提心,已发愿,已制善行,现发回向心。喜踊无量。五体投地。又复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愿佛菩萨以慈悲力,为我证知,弟子(某甲)等,愿过去所起一切善业,现前所起一切善业,未来当起一切善业,若多若少,若轻若重,悉以回施四生六道一切众生。令诸众生皆得道心,同共回向无上菩提。广大如法性,究竟如虚空。去来现在一切诸佛诸大菩萨及一切贤圣,皆为证明。
  再复次第发愿回向。弟子(某甲)愿以此愿文所生功德,悉皆回向施与一切众生。
  愿与一切众生現生之內身心安乐。三灾八难不吉祥事咸悉消除。衣食丰饶。正信三宝。舍此报身皆得往生极乐世界。当來世中見弥勒佛。听闻正法,如教进修。
  愿生生世世在在处处,常值邦国兴盛富强。
  愿生生世世在在处处,安稳快乐衣食自然。
  愿生生世世在在处处,慈仁忠孝等心济物,不生一念逆害之心。
  愿生生世世在在处处,常为诸佛之所护念,能降魔怨及诸外道。与諸菩萨俱會一处,菩提道心相续不断。
  愿生生世世在在处处,弘显佛法修行大乘。分身无量救度众生,直至道場无有退转。
  愿诸佛菩萨以慈悲力同加覆护。从今日去至于菩提,行菩萨道誓莫退还。先度众生然后作佛。以此愿力令诸大众在所生处身口意业恒自清净。常发广大胜妙之心,柔软心,勇猛心,不放逸心,真心,不杂乱心,无贪吝心,大胜心,大慈悲心,安住心,欢喜心。先度一切心。守护一切心。发如是等广胜妙心,饶益安乐一切众生,不舍菩提同成正觉。
  偈云: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又复受五戒,又复断疑惑;
  我与众生等,回向于佛道。
  众善咸奉行,国家享安宁;
  诸恶皆莫做,正法能久住。
  善行满人间,灾障得消灭;
  三障烦恼除,常行菩萨道。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发回向心第八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燃灯佛(一拜)
  南无弥勒佛(一拜)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
  南无药师佛(一拜)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一拜)
  南无普贤菩萨(一拜)
  南无地藏菩萨(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拜)
  佛教在家弟子善行愿文竟
  甲午年丁卯月甲辰日(三月初四),公元2014年4月3日
  长沙洗心禅寺皈依弟子:心提(长沙朱林)
  QQ号:513254718
  新浪博客:长沙朱林
  微信号:changshazhulin
  邮箱:[email protect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